新星耀巴蜀 星輝燦未來
——四川省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簡介
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成立于1985年,秉承“提高寫作水平、加強文學素養、豐富第二課堂、唱響青春旋律”的宗旨,以合理的運行機制、豐富的文學活動、良好的文學氛圍、顯著的社會效果贏得了廣大師生和縣內外眾多文學愛好者的青睞。新星文學社先后榮獲了“巴金文學院青少年文學創作培訓基地”“全國校園文學社五十佳單位”“全國優秀校內報刊最佳社團報一等獎”“全國優秀文學社團”“全國示范校園文學社”等殊榮。先后編輯出版了《閃亮的新星》《捧出新星》《星光燦爛》《夢湖詩選》等師生詩文選集,數百篇師生習作被國家、省、市刊物轉載。孕育培養了田雁寧、張建華、龍克、孫和平、孫黎龍等知名作家和眾多文學愛好者,海夢、傅恒、陳官煊、孫和平、龍克等著名作家曾先后關注、勉勵或指導新星文學社工作。
一、文學社沿革
為提高寫作水平,加強文學素養,豐富第二課堂,唱響青春旋律,切實推進素質教育,開江中學黃良鑒與羅世賢、李明武三位熱愛文學的語文教師,積極倡議、發起成立文學社團,在黨政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何世進、田雁寧、張建華、彭啟羽、王錫才等省作協會員作家悉心指導、熱情幫助,“新星文學社”于1985年金秋應運而生。
當年,“新星文學社”首任社長是青年語文教師李明武,先后任副社長和社報編委的有肖杉、孫黎龍、劉云、蔣曉帆、張寒、姜明、李順睿、尹紅等學生,由校內外語文教師和業余作者組成的指導教師近20人。首批申請加入文學社的有孫黎龍、姜峰、姜明、蔣曉帆、肖杉、黃偉、李順睿、劉云、鄒雪梅、張藝、張斌、劉曉兵、張寒、尹紅、肖雷蓮、朱曉輝等28名學生,后迅速增至100余人。35年來,已發展社員千余人。
“佳期難得,好事多磨。”上世紀末期,正當文學社活動如火如荼開展之時,單純追求升學率的傾向開始抬頭,第二課堂在時間、制度上無法得到保證,又逢文學社社長調離,一大批骨干社員先后畢業、升學,文學社工作逐漸趨于停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998年秋,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號角再度吹響,停止多年的文學社團活動開始恢復,文學社組織機構得以重建,曾德文、王曉蓉、李德祥、羅真源、劉超等語文教師先后擔任新星文學社社長,鄧書先、龔濤、唐詩、李茜、鄭小龍等學生先后擔任副社長和《新星》報編委。早先的油印和鉛印小報也逐漸改變為電腦打字、激光照排的四開套色社報。發行量由先前的幾百份猛增至4000多份。目前,《新星》社報已出版220余期,發表師生習作4000余篇(首)。先后榮獲“巴金文學院青少年文學創作培訓基地”“全國十佳社團”“全國示范校園文學社”等殊榮。
二、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
1.目標明確機構健全。新星文學社著眼于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培養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陶冶學生情操、提升文學素養,在促進學生交流、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發現并培育文學新苗,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開江中學注重文學社組織機構建設,不僅把文學社工作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更是把它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范疇,由黨委書記、校長親自抓,副校級領導具體抓,黨委宣傳委員牽頭開展工作。目前,學校負責人符純兵任名譽社長,特級教師、語文退休教師廖燦英為顧問,工會主席、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鄭開明任主編,市級語文骨干教師、市縣作協會員、縣詩詞協會會員劉超任社長,市級語文骨干教師、縣名優教師劉佳江任副社長,陳芳、梁銳、曾瑜任責任編輯,全體語文教師為指導教師。
2.制度完善管理規范。《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社員管理制度》《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干部管理制度》《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輔導教師獎勵辦法》等管理規章,以建設、優化文學社運行機制為基礎,監管和發揮社員、社團干部、指導教師職能作用為手段,充分調動和發揮其積極性,增強文學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更濃厚的校園文學氛圍。
工作中,新星文學社和語文名師工作室共同組稿、編輯、出版社刊,組織開展社員培訓、專題講座、閱讀交流、參觀采訪等活動?!堕_江中學新星文學社社報投稿審理程序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稿件來源于廣大師生及校友鄉友,收取的稿件首先由指導教師負責初選、推薦;再由每版的責任編輯初審,并整理、編輯出適合師生閱讀、符合時代氣息的優秀稿件;然后報送副社長復審合格后,將稿件交黨建辦主任再審;最后報送分管校級領導定稿后再付印、發行。
三、豐富實效的社團活動
1.推進書香校園活動。按照《開江中學“書香進校園”全民閱讀活動實施方案》,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為目的,與教務處、學生處、團委一道,通過國學誦讀、校園悅讀、讀書分享會、現場作文大賽、朗誦(演講)比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的開展,不斷加強班級圖書角、校園櫥窗、校園廣播站等陣地建設,常態開展“惠書傳承”圖書捐贈等活動,引領廣大學生與經典為友、與名著為伴,在讀書中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認知,營造“書香滿校園、好書伴我行”的良好氛圍,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和生活需要,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讀寫能力,夯實文化底蘊,陶冶情操。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促進老師、家長一同參與讀書活動,以學校文明帶動家庭文明,進而促進社會文明。
2.組織開展專題講座。文學講座對文學的普及與傳播有深遠的影響,能擴大文學的受眾面,在展示文學魅力的同時傳播經典,讓文學閱讀真正深入人心。新星文學社堅持邀請知名專家到校開展各類文學專題講座,指導、引領學生走進經典,提升寫作水平及文學素養。先后有旅美作家陳琯宣講述自己的創作歷程、成長感悟,詩人、《散文詩世界》副主編海夢鑒賞散文詩的“特點及創作技巧”,知名校友、省委黨校教授孫和平講解“地方特色文化與寫作”,知名校友、《四川日報》編輯、著名詩人姜明解讀“寫作與氣質”,知名校友、《四川報道》總編劉曉兵講解“新聞類寫作技巧”,已故文學社創始人、省作協會員、開江作協原理事長黃良鑒分析“散文寫作技巧”,省作協會員、開江作協主席林佐成指導“散文鑒賞與寫作”,特級教師、省作協會員、開江詩詞協會主席廖燦英主講“古體詩歌鑒賞與寫作”,開江縣進修校講師、省作協會員、開江作家協會理事武禮建解讀“小說類文學作品鑒賞與寫作”……這些文學講座以普及為主、兼顧專業性,在拓寬學生視野,激發閱讀寫作興趣的同時,喚起了學生讀書寫作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能,成功引領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溫暖,在書香中幸福成長!
3.開展校本研討交流。在語文名師工作室、新星文學社的精心策劃、組織下,指導教師利用作文課、選修課、專題講座等平臺,組織文學寫作或愛好者,對優秀考場作文、校報《新星》上刊登的佳作,以及讀書分享會上學生關注度較高的作品等,從內容、情感、思想、技巧等角度對文本進行分析解讀、交流分享。
例如,與高一語文備課組協同配合,組織學生對新生軍訓主題的文章進行研討交流,引導學生回味隊列操練、緊急結合、徒步拉練、營地拉歌等細節,在字里行間感受子弟兵保家衛國的艱辛與榮光,講述新一代青少年學生生活的幸福與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在指導學生關注現實、描繪生活的同時,促進學生進一步增強愛班級、愛學校、愛國家的意識。
再如,結合感恩父親節主題班會及親子活動心得體會,組織寫作或愛好者與團委志愿者開展交流分享,采擷習作中家庭成員在和諧相處中共同成長,或矛盾糾葛中心靈相通等精彩片段,分享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深入學習領悟、掌握運用“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我手寫我心”“情感表達與敘事手法”“人物性格在情節推進中的發展變化”等寫作體驗和鑒賞知識。
4.以比賽促閱讀寫作。“以賽促學”即結合語文教學實際,促進學生在競賽模式中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在新星文學社與語文名師工作室的通力協作下,先后開展的“以賽促學”有班級讀書分享會,課堂、小組閱讀暨讀書筆記展示競賽;年級詩歌朗誦、12·9愛國主義演講、整齊劃一與參差百態辯論賽;學校“暢想青春”“祖國我愛你”征文比賽,文學社成立30周年、藝體節現場作文大賽等;“第二十屆華人作文大賽”校際征文、“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市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導者,競爭意識、團隊意識,文字書寫、語言表達、溝通協調、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競賽中發現其存在問題的共性與個性,進而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向,引導學生在競賽中不斷增強個人以及對班集體、學校的榮譽感。
四、新星耀巴蜀、星輝燦未來
30余年來,從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走出去的社員中,有姜明、劉曉兵、龍克等省市級報刊主編、編輯、記者,有孫和平等省市縣知名作家或詩人,有孫黎龍等黨政機關領導,有譚杰等中小學教師,有蔣楠等業余作家……他們相繼出版了小說、散文、詩歌、戲劇作品數十本,有的還榮獲了省市乃至國家級文學獎項。
社員姜明的作品榮登《語文報》頭版頭條,劉瑾的散文榮獲全國中小學作文大賽一等獎,周華的作品入選《美文》雜志,閆晗的散文被上?!段膶W報》選登,肖睿等20名同學在第二十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上獲獎,其中6名同學榮獲全國二等獎。同時,新星文學社多次組織社員參加“葉圣陶杯全國新作文大賽”,先后近100名學生獲得一二三等獎,17名語文教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開江中學被評為“作文教學先進單位”。社員閆晗經組委會評委現場命題考核、篩選、評比為“全國作文大賽十佳小作家”,其優秀習作被多家報刊選登?!哆_州日報》《西部潮》《達州文藝報》《達州晚報》等報刊雜志先后免費為《新星》社員編發專版。
30余年來,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先后榮獲全國文學社團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語文聯合體、《美文》雜志社、奧林匹克杯作文大賽、《中學生》雜志等機構和組織頒發的“全國中學生十佳文學社團”“全國校園文學社五十佳單位”“全國優秀文學社團”“跨世紀、迎千禧明星文學社團”“美文核心文學社”“全國校園文學示范文學社”“全國校園文學社報社刊評比一等獎”等國家、省、市級獎勵近100項。
2002年1月16日,經巴金文學院和四川省作家協會嚴格考核,“新星文學社”被評定為“巴金文學院開江中學青少年文學創作培訓基地”(全省第三所基地),省作協副主席傅恒帶領三位專業作家來校舉行隆重的掛牌儀式,與會的省市縣文聯、作協、人大和宣傳部領導、報社記者300余人參會。省作協傅恒、孫建軍、袁基亮和邱易東等知名作家特為文學社師生舉辦專題講座。
2003年5月至2005年7日,由廖燦英、李德祥老師牽頭,歷時兩年的“十五國家社科課題研究”“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現象研究”子課題,全面系統總結了文學社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成功結題,并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捧出“新星”》專集,并公開發行。2006年4月29日,中央電視臺記者李秀山對“新星文學社”進行專訪,并在中央臺7臺播出實況。
目前,“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先后出版師生優秀詩文選集四冊。其中,《捧出“新星”》特邀時任四川省作協主席的馬識途題寫書名(同時為《新星》題寫兩種書體報名),副省長徐世群、著名詩人梁上泉、旅美詩人陳官煊分別題詞題詩鼓勵;《閃亮的新星》特邀省作協副主席傅恒、詩人梁上泉、市作協主席鄒亮、作家宋小武題詞題詩鼓勵,省作協文藝評論家羅勇作序;《星光燦爛》特邀省作協副主席傅恒作序;《夢湖詩選》收錄了近五年來在校師生的詩歌。以上四冊詩文集約計70萬字,共印發了17000余冊,深受社會、校友、師生和讀者好評。
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成立35年來,不忘初心使命,堅持與時俱進,聆聽偉大時代的號角,遵循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方針,抒寫校內外的發展變化,“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熱情謳歌真善美,大力弘揚正能量,用精品力作為校園文學錦上添花,為巴蜀文壇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