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開江中學由孫伯髯先生⑴創建于1920年,最初定名為“開江縣立中學堂”,1926年更名為“開江縣立初級中學校”,1950年再次更名為“開江縣第一中學”,1953年由川北行署更名為“四川省開江縣中學”,于1982年1月確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重點中學,1985年1月更名為四川省開江中學,2001年被命名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校之初,與縣立高等小學共用文昌宮(清朝科舉考試的地方)作校舍,1929年校址遷至文廟,1933至1943年10年間先后遷往真武宮、岳州祠,1945年遷至開江縣城較場壩(即西門,現開江中學實驗學校)。
新世紀以來,開江中學通過審視國家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后,結合縣情、校情,經充分醞釀、認真調研,做出了“擴大辦學規模、更新辦學理念、改革管理模式、探索評價機制、謀求長遠發展”的決定,以“改革投資體制、改善辦學條件、擴大招生規模、實施分部管理、提升辦學質量”為思路,于2004年新建開江中學B區(高中部),2005年9月投入使用,A、B兩個校區占地共計240余畝。2014年高初中剝離,初中部與縣職中初中合并成立開江中學實驗學校,開江中學A區全部資產移交開江中學實驗學校,四川省開江中學只保留高中,地址為開江縣金山大道中段。目前,學?,F有教學班67個,在校學生3707人,在職教職工279人,包括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85人,一級教師125人,省、市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師65人次。
建校九十余年來,開江中學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以及對教師、學生的要求一直都在漫漫征程中探索,以期做到與時俱進、立足當下、著眼未來。1928年,早年曾留學日本后為開中校長的郝孟賓⑵為學校撰寫了第一首校歌歌詞⑶,勉勵學生在學術領域努力做出成績,為母校增光榮,當時“忠、實、勤、樸”⑷的校訓旨在要求學生專心讀書,避免政潮,還通過修身課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以養成“健全人格”。這從根本上明確了學校當時及以后一段時間的辦學指導思想,深深地影響了開中一代又一代的學子,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自然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及教育家,如大熊貓專家胡錦矗⑸,天然氣地質學家胡朝元⑹,旅居荷蘭的雙博士周國富⑺,西南科技大學原校長、教授肖正學⑻,西華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劉利才⑼,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孫成民,四川省黨校教授孫和平,四川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教授祁曉玲⑽等。
“文革”期間,學校教育教學秩序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1966年至1969年甚至出現了停課“文革”的局面,辦學規模、教育質量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80年代,學校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培養“四有新人”為中心,對學生進行了“立志成才、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教育,從培養具備“社會、職業”兩個理想和“科學、技能”兩個素質入手,勉勵學生為學校添光彩、立志成才、立志成功。同時,旨在豐富第二課堂、陶冶學生情操的課外活動也迅速發展。其中以“提高寫作水平、加強文學素養”為宗旨的“新星文學社”于1985年成立,語文教師李明武為社長,以豐富的文學活動、良好的文學氛圍贏得了廣大師生和縣內外眾多文學愛好者的青睞,在學校悉心地呵護下得到延續和發展,現已成為“巴金文學院青少年文學創作培訓基地”“全國十佳社團”“全國示范校園文學社”,也造就像田雁寧、孫黎龍、張建華⑾等活躍在當今文壇的中青年作家。
90年代,學校為全面貫徹執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校訓進一步調整為“今天,我以開中為自豪;明天,開中因我而驕傲”。在對教師的要求上,注重“強師德、煉師能”,以“三個更新”⑿展開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此后,校訓內容再發展為“立志、勤學、尚美、求實”(1993年)以及“勤學、敬業、求實、創新”(1999年)。同時,由黃良鑒老師,校友牧歌作詞,鄉友、著名音樂家茅地譜曲的第二首校歌《我們從這里展翅飛騰》于1999年完成,并在80周年校慶典禮上首次演唱。
新世紀十余年來,面對教育形勢、社會現實和學生及其家長需求的矛盾,開江中學首先在教育教學思想上實現五個“轉向”⒀,構架上注重樹立新型的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師生觀、學生觀、人才觀,充實“以人為本、助人成功”為育人理念,以“德智雙全、身心兩健”為育人目標。在“德高、學高、技高”的“三高”教師要求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教師及學生的總體要求,提出了“敬以養德、競以成業、靜以修身、凈以呈境”的校訓,經牧歌、黃良鑒作詞,茅地作曲的第三次修改的校歌《飛騰吧!開中》亦應運而生。同時,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也由過去的“八字方針”⒁演變為“四有”⒂,具體以“看過程重結果的教學目標考核”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兩條主線為杠桿,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考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效果,落實“普藝并重、挖掘潛能、突出優勢”的目標,也造就了諸如王龍川、秦上琳、吳勇虎、郝珊、閻晗、李三財、張毅等新一代的開中優秀學子。以青少年男女足球、游泳和男子排球等體育傳統項目為代表的文體藝術活動的開展,以及組建的“師生藝術團”“詩書畫藝研究會”“演講社”等近30個社團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為學生搭建了嶄新的道路與平臺,培養出了以雷曉雪、譚亞玲、陳吉花、龐紅梅、張鵬程⒃等為代表的文藝體育佼佼者。
在90余年的教育實踐中,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勤工儉學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布點學校”“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四川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校”“四川省自制教具先進集體”“四川省大學中專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運動項目學校”“四川省綠化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還被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十一五’重點課題•養成教育實驗學校”“四川文理學院教育實習基地”“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實習基地”。
••••••••••••••••••••••••••••••••••••••••••••••••••••••••••••••••••••••••••••••••••••••••••••••••••••••••••••••••••••
⑴1919年,省府通令裁警備、辦團防,孫伯髯極力主張用警備經費創辦中學,經縣政府報請省政府批準立案卻未獲準。1920年1月,孫伯髯又提議呈請縣政府從沒收的匪產中酌提一部分田租為創辦基金,縣政府同意撥田租四百擔,正式成立“開江縣立中學堂”,推舉孫伯髯為第一任校長。
⑵郝孟賓,早年曾留學日本,曾任開江縣視學(相當于今教育局局長)、縣立高等小學校校長、開江中學國文教師和校長。
⑶20年代的《開江縣立初級中學校校歌》(郝孟賓作詞、賴光華作曲):“天池浚淙水清,山水奇秀鐘英靈。昔日齋名萬柳,流傳萬古一書生。望青年齊努力,普通學域漸進高深,后來賢豪居上,快哉!我校增光榮”。
⑷“忠、實、勤、樸”校訓:忠于學業,避免政潮;實事求實,品德自高;勤能補拙,不畏辛勞;樸實無華,勵爾情操。
⑸胡錦矗, “熊貓教父”、“熊貓教授”、研究“國寶”的“國寶”。
⑹胡朝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先后在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大慶、大港、勝利、江漢、中原等油田任研究隊長、室主任、副所長、副指揮、指揮、總地質師。其事跡和傳記被選入倫敦(劍橋)出版的《國際名人錄》。
⑺周國富,1986年重慶大學畢業,后被保送中國科學院攻讀碩士、博士。1994年獲得阿姆斯特丹大學磁學與超導專業博士學位,后直接被荷蘭飛利浦公司總部研究院聘為高級科學家,2004年升任首席科學家,同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首批海外評審專家。他持有100多個國際專利,曾被評為飛利浦2006年度最杰出科學家,也是這一獎項的全球首位華人科學家得主。他致力于電子紙的研發與推廣,曾獲得首屆亞穩材料國際會議國際金獎,1999年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50周年慶典。
⑻肖正學,西南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校長,巖土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⑼劉利才,教授、雙學士學位、西華師范大學副校長。
⑽祁曉玲,四川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教授。
⑾田雁寧,著有小說集、散文集、小品集多部,獲省、國家級獎勵多次。張建華,中國作協會員,出版有詩集《57封情書》《白鴿子和藍色的小城》等。為巴渠文化的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⑿“三個更新”:從以教師為中心更新到以學生為中心,從以分數為中心更新到以學生終生發展為中心,從以教授知識為中心更新到以教會學生學習為中心。
⒀教育思想五個“轉向”:質量目標由只注重為高等院校輸送數量更多的畢業生轉向為高等院校輸送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優秀畢業生;教學內容由只注重學科教育轉向注重學科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雙向拓寬;教學方法由只注重教法研究轉向更加注重學法指導;教學手段由重視直觀教學轉向更加重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與研究;教育評價由只注重教育教學實績的評價轉向更加注重教育教學過程和實績的綜合評價。
⒁八字方針:1993年的校訓“立志、勤學、尚美、求實”,以及1999年的校訓“勤學、敬業、求實、創新”。
⒂對教師和學生的“四有”要求:教師具備“高尚的職業品質、先進的教育思想、良好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知識儲備”;學生做到“思想有境界、學習有計劃、生活有規律、課外有活動”。
⒃雷曉雪,東方衛視“子午線”主持人。“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譚亞玲、陳吉花、龐紅梅被選送到北京鐵路火車頭體工隊;張鵬程服役于廣東省曲棍球隊,國家曲棍球隊員。
大 事 年 表
1920年:正式建校,定名為“開江縣中學堂”,校址在“文昌宮”,孫伯髯任校長。
1921年:學校立案獲準,孫伯髯年老引退,韋九峰代理校長。
1922年:2月,陳高舉(陳級三)出任校長。
1926年:實行新學制,改辦三年制初級中學,更名為開江縣立初級學校,曾孟久出任校長。
1928年:上年郝孟賓出任校長,半年后病退;下年劉自立出任校長。
1929年:2月,曾孟久第二次出任校長,設女生部,學校更名為“開江縣立初級中學”。
1930年:下期,曾和羹(曾仲武)出任校長。
1931年:下期,許茲農出任校長。
1932年:2月,王大桂出任校長。公布校訓“忠、實、勤、樸”。
1935年:曾孟久第三次出任校長。
1938年:下期,孫學洵出任校長。
1942年:擇定西門外較場壩為校址(現開江中學實驗學校所在地)。
1944年:1月,曾孟久第四次出任校長。
1945年:遷入新校址。
1946年:1月,顧成都出任校長。同月撤女生部,增辦高中。
1947年:上期,學校更名為“四川省開江縣立中學”。
1949年:2月,顧成都離校,縣教育科長宋芳馨(宋香巖)代理校長,8月,李采章出任校長。12月,開江解放。
1950年:3月,曾孟久任新中國第一任校長,曾錦伯任副校長。下期,更名為“開江縣第一中學”。
1952年:3月,田理陽同志代理副校長;下期,田理陽同志任校長。
1953年:1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開江中學校”。
1954年:建立中共開中支部,校長田理陽兼書記。
1957年:開中文工團成立。
1960年:張敦梅同志任中共開中支部書記。
1965年:下期,田理陽同志調動,副校長曹庭瓊同志主持學校工作,劉新家同志代理中共開江中學支部書記。
1966年:5月,鄧萬林同志任校長兼中共開中支部書記。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9年:9月,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成立“校革命委員會”。
1970年:春,鐵道兵164醫院借駐開中校舍。學校遷城關鎮第一小學。
1971年:2月,正式復課;5月,工宣隊進駐學校;9月,藍盛興同志任中共開中支部書記。
1972年:6月,李子平同志任中共開中支部書記,10月,李子平同志任校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3年:6月,鄧萬林同志任開中革命委員會主任;9月,中共開中支部改選,鄧萬林同志任書記。同時,重建共青團開中委員會。
1974年:下期,在金山寺開荒建農場。
1975年:1月,開中被達縣地區評為“體育先進單位”。
1977年:7月,164醫院撤離開中;10月,獲地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11月,工宣隊撤出學校。
1978年:3月,正式成立開江師范點;5月,校團委被省團委評為“先進集體”;6月,撤銷校革命委員會,任命鄧萬林同志為校長;同月獲地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先進單位稱號。
1979年:1月,獲“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先進單位”5月,足球代表隊獲“三好杯”足球賽四川賽區第三名。
1980年:自制幻燈教學片《晝夜交替》、《四季形成》、《曲線的切線》、《導數的兒何意義》被推選到中央電教館送國外交流。
1981年:1月,自制幻燈教學片《空氣中的聲波》、《楞次定律》獲國家教育部優秀教材獎。9月,省體育運動委員會授予開中“1980年體育先進單位”。
1982年:1月,獲省“勤工儉學先進集體”;5月,開中被批準為“省重點中學”
1983年:4月,開中被評為1982年度省體育先進單位;上期,省電教館正式命名開中“省電化教育實驗學校”。12月,榮獲地區“普通教育先進集體”、“勤工儉學先進集體”。
1984年:6月,學校機構改革,鄧萬林同志任校長,王子璋同志任中共開中支部書記;11月,榮獲地區“1983—1984年度達標優勝學校”;12月,評為地區電教先進集體。
1985年:1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開江中學”。10月,“新星文學社”成立,出版社刊《新星》;11月,開中被評為省“電化教育先進集體”。
1986年:8月,獲四川省中學生“三好杯”足球賽第五名;11月,獲地區“招生工作先進單位”;12月,省體委、省教廳正式命名開中為“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同時,獲“四川省大學、中專招生工作先進單位”。
1988年:3月,榮獲地區“文明單位”;9月,國家教委、計委、財政部、勞動部授予開中“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稱號。
1989年:獲地區“1988年度文明單位”、“1988年度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稱號;12月,女子足球隊參加省業余體校女子乙組足球賽,獲第三名。
1990年:8月,曾祥安同志任校長;12月,中共開中支部改選,曾祥安同志任支部書記;12月,開中被中共四川省委定為“人口理論試點學校”。
1992年:7月,開中女足代表達川地區參加省業余體校女足比賽榮獲冠軍。
1994年:12月,省重點中學復查驗收,獲“優秀”等級。
1995年:2月,開中女足參加省中學生女足選拔賽,獲第三名。
1996年:10月,開中被省體委、省教委評為“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
1998年:1月,開中被省體委、省教委評為“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5月,羅振同志任中共開中支部副書記;6月,羅振同志任校長;曾祥安同志任中共開中支部書記。
1999年:3月,開中評為“省校風示范學校”;10月,開中評為“電教工作先進學校”。
2000年:12月,開中評為“達州市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教改實驗學校”;開中被西南師范大學定為“素質教育課題實驗基地”。
2001年:8月,女子足球隊代表達州市參加省業余體校比賽。獲第七名;10月,省、市、縣作協領導一行考察新星文學社,確認為“巴金文學院青少年文學創作培訓基地”;12月,教工會被市總工會評為“模范教工之家”。
2002年:1月,開中通過“四川省現代教育示范學校”評估驗收;巴金文學院青少年文學創作培訓基地”簽字及授牌儀式隆重舉行,省作協副主席傅恒一行及市、縣領導出席簽字儀式;4月,參加達州市第三屆中小學田徑運動會,獲總分第四名;5月,共青團開中委員會獲達州市“五四紅旗團委”;6月,開中通過“達州市科普示范學校” 評估驗收;8月,女子足球隊代表達州市參加四川省第九屆運動會女子足球比賽,獲第七名;9月,中共四川省開江中學委員會正式成立、達州市政府命名開中“達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學校”;11月,開中通過“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省政府授予開中“德育先進集體”稱號。
2003年:1月,省教廳批準開中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5月,開中被確定為“十五”國家級社科課題《新世紀中國素質教育研究》子課題《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學研究》實驗學校,并于10月評為“優秀實驗學校”;7月,開中與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開中被確定為“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開江外國語實驗中學”。8月,開中女子足球隊代表達州市參加省業余體校比賽,獲第六名。
2004年:2月,省教廳命名開中為“四川省現代教育示范學校”;3月17日,縣計委批準開中建設實驗學校(股份制),國土局在金山大道中段劃撥162畝為建校用地;3月21日,縣府辦第十期《會議紀要》指出,由于招商引資未果改為新區建設,屬國有資產;4月1日,新區“三通一平”工程正式動工;5月,開中女子足球隊代表達州市參加省“工商杯”中學生女子足球比賽,獲第五名;8月,開中女子足球隊代表達州市參加省業余體校比賽,獲得女甲第三名;同月,羅振同志被任命為中共四川省開江中學委員會書記;新星文學社被中國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評為“全國優秀文學社百家”,《新星》報評為“全國優秀社報社刊”;12月,為解決資金困境,縣府將開中臨街門市、辦公樓、禮堂及兩邊教學樓約21畝土地進行了置換。
2005年:新區建設學生公寓A、B棟,1、2教學樓,食堂先后動工并在年底先后竣工;2月,開中排球隊參加2005年省排球傳統項目試點校、布點校比賽,獲男子(甲組)第六名;8月,在四川省十運會資格賽中,開中游泳隊獲丙組團體第四名;女足、男排分獲第四名、第七名;9月,開中與全體教職工簽定聘任合同,實行聘用制;12月,開中被省教廳評為“四川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單位)”。
2006年:科技館、運動場、辦公樓、3教學樓先后開工,并在年內先后竣工;4月,選舉了教代會代表,完善了教代會制度;8月,開中游泳隊、女足、男排參加省十運會分獲團體第三名、(甲組)第三名、(甲組)第四名;11月,開中“安全管理示范學校”通過檢查驗收;12月,市教局授予開中及開中食堂“達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學校”、“學校示范食堂”。
2007年:8月,女足參加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獲第四名;建立了遠程教育系統,實現了資源共享。
2008年:3月,四川省文理學院把開中定為“教學實習基地;7月,開中男排參加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獲第五名;8月,開中女足參加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獲第四名;9月,開中新區食堂被省衛生廳授予“A級單位”。
2009年:1月,開中女足參加省中學生足球聯賽,獲C組第一名;7月,開中女足參加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獲第四名;8月,開中男排參加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獲第四名;開中門衛、衛生、宿舍、綠化等工作交家政服務公司,實現了后勤服務社會化;9月,引進自來水直飲系統正式運行;9月,開中被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授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布點學校”。開中《新星》獲全國最佳社團報刊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教育雜志社舉辦)。
2010年:4月,在達州長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開中獲高中組第一名,中學組第三名,體育傳統項目組第四名;8月,開中女足、男排參加省十一屆運動會分區長兒六名、七名;
2011年:3月,中共四川省開江中學業余黨校正式成立。羅振同志任校長;4月,開江中學“吳氏基金會”正式啟動。“吳氏基金會”首次注入資金30萬元,由發起人吳應俊、吳振分別捐贈20萬和10萬元,以后根據發起人意愿繼續擴大注入資金;同月,中外散文詩學會主席、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散文詩世界》雜志社長兼總編輯海夢先生蒞臨我校舉辦散文詩講座。5月,在達州市第十二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開中獲得八個單項第一名,最終取得高中組總分第二名,初中組總分第六名,中學組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10月,在首屆“全國校園文學研究高峰論壇”和“全國校園文學與社團成果展覽會”上,開江中學“新星”文學社榮獲“全國示范校園文學社”稱號;
2012年:1月,我校團委被共青團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 7月,我校田徑隊獲達州市第二屆青運會團體總分第三名;同月,我校游泳隊獲達州市第二屆青運會團體總分第一名;同月,我校男足獲達州市第二屆青運會第三名;8月,由開江中學、綿陽中學英才學校、綿陽南山中學、南山中學雙語學校等四所學校25名運動員及教練員組成的四川省代表團,參加了在內蒙赤峰舉辦的全國未來之星陽光體育節;10月,在達州市中小學生2012年籃球賽上,開中獲亞軍;11月,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全國中小學優秀校內報刊評選活動中,我校“新星”文學社喜獲“全國優秀社團“;同月,在達州市“市長杯”中學生校園足球聯賽中,開中初中男子足球隊獲第三名;12月,在第六屆全國中小學優秀校內報刊評選活動中,我校“新星”文學社喜獲“全國優秀社團獎”。
2013年:1月,西華師范大學副校長劉利才向羅校長授予“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實習基地” 牌匾;5月,市總工會授予開中“達州市模范職工之家”; 6月,我校被評為“達州市青少年文學創作社科普及基地”; 8月,參加省女足青年錦標賽獲得全省第四名;10月,開中被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表彰為“2007-2012年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優秀學校”;同月,開中男子籃球隊獲達州市中學生籃球比賽高中組第四名;11月,開江中學被四川省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競賽組委會授予“‘文軒教育杯’四川省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競賽集體獎”; 11在2013年達州市“市長杯”中學生校園足球賽上,開中男子足球隊獲A組第二名;
2014年:1月,達州市教育局授予開中“陽光體育示范學校”稱號4月,“四川省開江中學燮和教育基金”正式啟動 ;6月,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四川省開江中學初中分離與縣職中初中合并設立獨立的開江中學實驗學校,老區(初中部)的人員及全部財產劃入開江中學實驗學校 ;8月,達州市教育局授予開中“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稱號;同月,開中女足獲省女足青年錦標賽第六名;10月,開中男子籃球隊在達州市中學生第三屆籃球賽中喜獲高中組亞軍;
2015年:3月,“開江中學教學名師工作室”正式成立。8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廳授予四川省開江中學“四川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11月,經市教育局、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聯合考核評定,我校被評為“達州市應急教育示范學校”;同月,我校建成開江縣首個校園安全教育體驗室并正式對學生開放;12月,達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授予四川省開江中學“達州市基層應急管理示范單位”。 同月,我校舉行了新星文學社成立30周年慶?;顒?。孫和平、李明武、姜明、劉曉兵等知名校友及縣文聯及眾多關心新星文學社的嘉賓應邀出席,全體新星文學社社員、語文教師參加了慶?;顒?。
2016年:1月,開中被正式命名為“省陽光體育示范學校”。